人们经常会掉进“冲动消费”的坑里。像有的人之前手头紧,后来突然有钱了,就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有的人以前没地位,寄人篱下,一旦有了权力和地位,就不懂得收敛,滥用权力;还有的人,家里世世代代都普通,突然跟有权有势的人搭上边了,就开始炫耀,过度利用这些关系……
因此,要是谁能真正地把心里的欲望管得刚刚好,那这人绝对是个了不起的高手,很少见。
在咱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种顶尖的高手不算多,但时不时也能冒出几个来。别的不提,单说玩弄权谋这一块,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和汉宣帝那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之前咱们已经细说过汉文帝的管理套路和应对法子。今天,咱们就来实实在在聊聊汉宣帝这个人,瞅瞅他到底比咱们普通人牛在哪儿?
【汉宣帝跌宕起伏的一生】
说实话,对大部分人来讲,命运这东西大多时候就是碰运气。就像汉宣帝刘病已,也就是刘询,他的坎坷人生路,其实也是碰巧摊上的。
这小家伙还在吃奶的年纪呢,就因为他爷爷刘据被逼得造反,结果被扔进了大牢里,没人管没人问。要说生在皇家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福分,可刘病已这样的福分,谁又会觉得是好事儿呢?他就一小孩子,啥本事没有,也没干啥坏事,就这么被丢进监狱,他上哪儿喊冤去啊?
一般情况下,刘病已的结局估计就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他命中注定的下场。
碰到有些难题,我们自己解决不了,不过要是能遇上高人指点,他们就能帮我们解开那些棘手的疙瘩。
刘病已在那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里,没想到会遇到他人生的大救星——监狱长邴吉。这人真是个好心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心里还总是亮堂堂的,特别实在。他看到刘病已这么小的孩子,还在吃奶呢,就遭了这种罪,心里头真是不好受。所以,他就给刘病已找了个女囚来当奶妈,还在监狱里给他们找了个条件稍微好点的屋子住着。
后来,汉武帝手底下那些看天象的人说,长安的牢房里冒出一股要当皇帝的气儿,劝汉武帝赶紧想办法别让这事儿成真。说白了,他们就是拐弯抹角地想让汉武帝把太子刘据那一脉给彻底解决了。汉武帝没办法,只好听了他们的,打算把牢里的人都给杀了。可这回,又是邴吉站了出来,硬是把刘病已这条命给保住了。
邴吉给刘病已保命的想法挺直接,刘病已虽说现在关在牢里,可他终归是汉武帝的正统后代,哪能你们说剁了就剁了呢?没错,汉武帝眼下可能还没拿定主意,可万一他哪天变卦了呢?你们这些当下属的,就不想着给上头留点反悔的空间?
邴吉这人确实挺机灵,汉武帝逼死了太子刘据后,心里头一直懊悔不已。汉武帝也想明白了,可能刘据的命不该如此。所以,在感慨了一番命运之后,他就把这事儿放下了,还借着大赦天下的机会,把刘病已给从牢里捞了出来。
不过,刘病已就像那没根的浮萍,就算从牢里被放了出来,他也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去!这时候,还是邴吉好心人做到家,直接把他安排到了自己外婆那儿养着。
瞧瞧,刘病已这小子能活到今天,全靠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凑一块儿了。
汉武帝快不行的时候,心里终于放下了那些事儿,跟自己也和解了,还跟已经过世的儿子刘据和好了。他拼着最后一丝力气,下了道命令,让刘病已重新回到皇家的族谱里。
刘病已虽然重回皇室,但手头没啥资源,还是得去民间谋生。不过,汉武帝的这个安排,对刘病已来说可是个大好事。汉武帝帮他这个曾孙解决了政治里最关键的身份难题。
要不是汉武帝临终前的那一手安排,刘病已压根不会被张安世家族这些京城里的贵族子弟看作是未来的希望之星,霍光在踢走昌邑王刘贺后,也不可能顺顺利利地扶他坐上龙椅。说白了,在这些权力游戏的背后,有个正当的名义始终是关键。
昌邑王刘贺把自己的大好机会给搞砸了以后,刘病已这个稳扎稳打的小伙子,终于盼来了自己翻身的大好时机。刘贺自己把路走窄了,整得太过了,这样一来,刘病已那种随和、不争不抢的态度,就成了那时候最抢眼的存在。毕竟,大权在握的霍光,还真就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平衡局面。
因此,当邴吉跟霍光提起刘病已时,霍光和他身边的得力助手张安世等人简单一合计,就爽快地应允了。这儿有个事儿得让大家琢磨琢磨,为啥霍光在刘弗陵走了之后,没立马选刘病已呢?琢磨透了这事儿,大家就清楚正统出身有多关键了。
刘病已称帝后,才真正把他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要明白,当一个人还没能力和机会做想做的事时,别自以为有点本事和点子就一股脑儿往前冲。说实话,这时候你所谓的本事和点子都是白搭。你唱戏唱得再棒,要是没舞台、没观众,那也只能自个儿乐呵乐呵。
经历了刘贺那个惨痛的例子后,刘病已这个聪明人悟出了一个关键道理:在自个儿没当上西汉的“大佬”前,霍光这头猛虎是绝对不能去招惹的。
因此,在霍光离世前,刘病已和霍光之间的那些试探、较量,最后都是刘病已自己先让步,事情才算了结。无一例外,都是刘病已这边先低头。
霍光的老婆让太医淳于衍下毒,害死了他的原配许平君。他有没有穷追不舍呢?那肯定生气了,老婆被毒死,孩子也受影响,这种深仇大恨,谁能不气?不过,因为他害怕霍光的势力,所以只能下令把淳于衍查个底朝天。他这是在表明啥态度?霍光这个大佬,我动不了,但你淳于衍这种小喽啰,我绝不能让你逍遥法外。
接着,霍光心里跟明镜似的,又特别护着自家人,就说这事儿就算了吧!刘病已一听,立马就不查了,他用这种百依百顺的样儿向霍光表示亲近,说:“霍大人,霍伯伯,我心里清楚,我能有今天,全靠您提拔。您说啥,我就干啥,千万别跟我见外。”他又接着说,“您做这些,不就是想让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嘛?早告诉我呀!我肯定配合。”所以,刘病已很快就册封霍成君为皇后了。
再比如,刘病已当上皇帝后,心里总惦记着那些被冤枉致死的爷爷和老爸,就琢磨着给他们弄个风光点的谥号,这也算是给祖宗们的一点回报,好让他们在天上能安息。
但霍光就是连点小恩小惠都不肯给刘病已的爷爷刘据和父亲刘进。他让有关部门给他们俩分别定了“戾”和“悼”这样的谥号,意思就是你爷爷造反,到死都不悔改;你父亲被牵连,那就是胆小怕事,认罪了。是我把你扶上皇位的,没我点头,你别想用这身份去搞政治。你这皇帝的位置是我给的,想给谁点好处,那得先经过我同意。
刘病已遭到霍光这么直接的羞辱,他能不恼火吗?要是普通人被这样侮辱祖宗,早就气炸了,更别提刘病已这挂着皇帝名头的人了。
但是,发脾气真能把事儿摆平吗?刘病已说了,恶谥就恶谥呗,总比啥也没有强,咱就满足了。从霍光那儿蹭饭吃,回头还嫌人家饭不好吃?除非你铁了心,啥施舍都不要。瞧瞧,这才叫明白,这才叫清醒。
有时候,咱们别把“血性”这个词想得太正面了,其实它和冲动在很多情况下没啥两样。要是你能力和实力跟不上,还硬要表现出血性来,到最后大家会不会只觉得你是冲动呢?
刘病已这家伙,脑子灵光得很,比周围人都看得明白。霍大叔那可不是盖的,厉害得很,只要他还活着一天,跟他斗那就是鸡蛋碰石头。这种大佬咱们是惹不起的,只能绞尽脑汁先忍着。他毕竟是个老狐狸,咱们得熬到他哪天被老天爷带走,才有机会出头啊。
霍光一走,刘病已立马动手了。这一下子就能瞧出来,刘病已对啥时候该干啥事,心里跟明镜似的。再说刘病已做的那些事儿,真的是一环扣一环,不得不让人佩服,这家伙真是有头脑,办事稳当的高手。
他先悄悄跟霍氏集团的二把手张安世拉上了关系,然后通过张安世一点点去摸清霍氏集团的底细。用张安世当桥梁,能让他少碰不少钉子,说不定还能让霍家那些糊涂蛋放松警惕。霍光去世后,张安世作为以前的二把手,接手霍光的一些权力也是合情合理的,霍家人也一直觉得张安世是自己一伙的,心里头也不会反感。
刘病已一开始就让张安世当上了大司马、车骑将军,还让他管着尚书的事情,这大司马可是管全国军队的,管尚书事就相当于掌握了最高的行政权力。后来,没过多久,他又找了个由头,把张安世降为了右将军,却把原来的右将军霍禹升为了个大司马,不过这个职位只是个空头衔。张安世呢,也趁这个机会,把霍禹在京城周边的军权给接手了。对于那些在京城里当大官的霍家人,他也是想办法一个个地给调到地方上去当老大,意思是让你们去外面享福,可别在京城里瞎捣乱。
现在大伙儿明白刘病已这小子有多牛了吧?他做事都是先计划好了再行动,不光有条不紊,而且做得天衣无缝。这可比那些随心所欲,今天这儿搞一下、明天那儿闹一下的人厉害多了,对吧?
最终,霍家因为持续受到重压,不得不暗中计划反叛。刘病已心里早就有数,像霍禹这样的对手,根本抵挡不住他特意施加的压力,他其实就是在等霍家自乱阵脚。就这样,在西汉朝廷里称霸了几十年的霍家,彻底崩塌,不复存在了。
上面说的这些事儿,说白了就是讲刘病已这小子在权谋上挺有一套。要是他光有这方面能耐,没其他本事撑着,那估计就得被人看成是个狡猾、心计重的小人了。但好在,刘病已在历史上那可是近乎完美的人物,他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品质和实实在在的功绩在背后给他加分呢。
比如说这小孩特别念旧,那个“不弃旧剑”的事儿让他深情的样子特别耀眼。
比如说,这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为啥要跟霍家对着干,那都是政治上的事儿。但话说回来,他分得清轻重缓急,霍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劳,他可不瞎否认,还是把霍光放在了“麒麟阁十一功臣”的最前头。像张安世、邴吉这些也为国家出过力的大臣,他也一直好好对待,没亏待过他们。
比如说这孩子心地善良,特别在意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咋样。他看到那些有钱人占着大片大片的地,穷人连块立脚的地儿都没有,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管管这土地被少数人霸占的事儿,他连着三次下令,让那些家财百万的大地主搬到平陵、杜陵那些地方去,然后把他们留下的地,要么收归公有,要么分给那些没地或者地少的老百姓。还有啊,为了让没地的百姓也能有地种,他还把朝廷和各个郡国的公田,借给那些地少或者没地的贫民去耕,好让他们不再受那些大地主的欺负,能堂堂正正地成为国家的一份子。
这小孩挺有种,为了国家敢豁出去,打跑了匈奴,占领了西域,还大败了西羌,硬是把西汉在东边的地位给稳住了。西域都护府这个大名鼎鼎的地方,就是他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比如说这孩子性格沉稳又温和,从不急于求成。他让百姓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和劳役,尽量不发起那些不必要的对外战争,好让大伙儿能踏踏实实过日子,有心思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去。
说白了,刘病已这小子跟他老祖宗汉文帝刘恒真是太像了,像得让人感觉这就像是个命运的循环。
【剖析一下汉宣帝的帝王之术】
首先,咱们别觉得“帝王之术”离我们多远,说白了,它就是高级点的管理和领导方法,只不过用在更大的场面上。明白这点后,咱们就接着往下捋一捋,看看汉宣帝的“帝王之术”到底牛在哪儿。
刘病已的高明,首先体现在哪儿呢?就是他从不把意外的好运当成是命中注定的。要是有些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突然间像奇迹一样出现在你手里,那你最该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心里感激。别觉得这些东西到了你手里,就是别人欠你的,然后你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了。
这说白了就是得贴近实际,接地气。刘贺那小子,根本就不懂这点,刚有个苗头要上位,就开始瞎折腾。等他真的坐上了那个位置,更是闹腾得没完没了。你真以为霍光能扶你上去,就没法把你拽下来吗?你仗着的是皇室血统,那你知道人家霍光的底牌是啥吗?人家可是武帝托孤的重臣,先帝的顾命大臣,还是皇太后的外公!他虽不能以臣子的身份动你,但借武帝、昭帝和皇太后的名头,收拾你还不容易?所以说,刘贺那小子被废,说白了就是不懂事儿。
说起来刘病已,在十八岁前,他压根儿没想过自己能坐上龙椅。刘贺被踢下台后,好运就像天上掉馅饼,不偏不倚砸到了他头上。要换做别人,估计得乐疯了。但刘病已脑子转得快,他琢磨出味儿来了,为啥这馅饼就砸中了他?还不是因为前任刘贺同志自己不争气,他不过是捡了个现成的。所以啊,这机会得来不易,得好好珍惜,心存感激才行。
霍大爷给了我工作机会,这真的是他给我的大恩大德。这不是说我生来就该如此,也不是霍大爷以前对我有啥亏欠。所以往后啊,我一定得老老实实听霍大爷的吩咐,努力进步,绝对不能浪费霍大爷的一片苦心。
刘病已的第二招厉害在哪儿?那就是他能忍辱负重,明白在受委屈时要等时机、攒劲儿。这事儿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着呢。为啥?因为多数人管不住自己心里那点小九九,欲望一上来,哪儿还受得了半点委屈,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生活中有个挺奇怪的事儿,就是有人能过苦日子,但过好日子却不行。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当一个人过得苦哈哈的,不管心里愿不愿意受委屈,他都得受着。可一旦生活好转了,他就开始胡思乱想了:生活都这么滋润了,我还得憋屈着,这活着有啥意思?我的快乐、自由、面子都哪儿去了?满脑子乱想,但就是想不到关键处,最后就开始乱来,直接把好日子给作没了,又回到了原点。
大伙儿想想,刘病已真的会乐意当个没实权的皇帝吗?他肯定不乐意,要不他和霍光之间也不会老是有些小过节和试探来试探去的。他心里头一直琢磨着怎么把权力抓回来,可为啥在霍光面前还得装孙子呢?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
很多人一辈子就围着“我想做啥”打转,却从没琢磨过“我能做啥”、“我该做啥”、“我该怎么去做”以及“啥时候做最合适”这些事儿。老是想着“我想做啥”的人,一般吃不得一点亏,因为他们骨子里头情绪化得厉害。
说真的,人活一辈子,要想真的干成一件事,最关键的是得让自己的本事和念头对上号。要不然,那些念头就只能白搭,成不了气候。当你的本事还撑不起你的想法时,那就得咬牙挺过那些该受的憋屈,这叫做能屈能伸,也叫慢慢蓄力。受点憋屈不是真的让你啥都忍着,而是要给自己变强留出时间,一点点削弱对手的强项,瞅准时机。
刘病已心里明白,自己斗不过霍光,所以霍光对他下狠手,给他妻子下毒,还侮辱他的祖宗,他都硬着头皮忍了下来。要能忍住别人忍不了的,才能办成别人办不到的大事。
另外,刘病已相当大方地顺应霍光的各种需求,从不计较什么名声、钱财,大把好处往霍光和他手下兄弟们那儿送。说实话,这些东西就算他不想给,但只要霍光看上了,他也留不住。
瞧瞧这孩子,年纪虽小,想事情却是那么开通、那么有头脑。他从小在民间摸爬滚打,啥苦头没尝过,这点小委屈对他来说根本不算啥。只要能把霍光给耗到走不动道儿,那我就算是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刘病已的第三个厉害之处是啥呢?就是他特别会顺着形势走,利用别人的力量来办事。
霍光走了之后,要是刘病已脑子一热,觉得自己能独揽大权,啥都不管不顾地乱来,那最后谁能赢还真不好说!毕竟,就算骆驼瘦了,也比马壮实。霍家底蕴深厚,霍光人虽然没了,但他的影响力还在那儿摆着,没那么快消散。
要是碰上个厉害的对手,咱们该怎么搞定他呢?最好的法子,那肯定是从他们内部动手脚,让他们自己人斗自己人,用他们的人来对付他们。
他成功把霍氏集团以前的二把手张安世拉到了自己这边后,霍家那边可以说是没啥赢的希望了。而且霍家那些接班人,大多都没什么真本事,平平庸庸的。
张安世借着自己是霍光亲信的身份,到处削弱霍家的势力,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没遇到啥阻碍。张安世就像个权力收割的高手,而躲在背后的刘病已,才是真正的赢家,等着收获好处的大老板。
不瞎折腾、不走极端,能用最简单省钱的办法把事儿办好,这才是真正懂管理的领导。
总的来说,刘病已的成功翻盘招数,咱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步。头一步,他就是靠对人好、懂感恩、听话这些行为,让人家从心底里接纳他,慢慢放下对他的戒心和反感。第二步呢,他就是无条件配合,给自己争取时间,同时一点点消耗对手的精力,自己则在暗地里攒劲儿。等到第三步,瞅准对手内部混乱,没人主事的时候,他立马动手,从内部开始拆对手的台,让对手崩溃,这样一来,他自己的代价就小多了。
【关于刘病已的职场思考】
说实话,不少人突然被扔到一个新环境里当领导,由于不知道怎么真正掌权,往往就会瞎指挥,结果自然是把领导当得一塌糊涂。
权力这事儿,说白了,首先得看你根基稳不稳,再一个就是看你威望高不高,能力嘛,倒是其次。根基和威望,那都得靠时间去慢慢攒。你想想,就算你是一条厉害过江龙,突然给你扔到个新公司当老大,不管是被特别提拔还是走了狗屎运,你觉得你能轻易摆平那些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吗?
不用看我都能想到那个场景,简直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压根儿就没人拿你当回事儿,当面跟你客客气气的,背地里却把你的想法和感受晾在一边。你能有啥辙?硬气点儿吧,人家正好借此机会把你踢开,换人;要是软了,人家就更觉得你是个软柿子,以后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你。
大伙儿得明白,领导的威信可不是靠硬压或者软磨硬泡就能建立起来的。你们见过猫捉老鼠那场面没?猫把老鼠耍得团团转,老鼠想哭都哭不出来,打嘛打不过,逃嘛逃不掉,求饶也没用。一个没有真本事的领导,就跟那老鼠一个德行。
所以说,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领导,就真的没法扭转自己的运势了吗?其实也不是,只不过这种以柔克刚的路子,得走得特别小心,每一步都不能踩错。毕竟,权力斗争这玩意儿,是最不给犯错机会的,你没法重来,也没法复活,必须一次性搞定。
实际操作流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刚到一个新职位,首先得对提拔你的那些大佬表示下感谢和尊重。要是他们有啥贡献,该夸的夸,该涨工资的涨工资,别小气。说实话,这些现在还不归你管,你就当是送个人情。更重要的是,得让他们知道,你升官后不会动他们的奶酪。等过上阵子,他们看你挺懂得感恩,慢慢就不会那么提防你了。
第二步,别老当个老好人,时不时得闹出点小动静来。这些动静成不成,能给你带来多少好处,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要通过这些动静给对方一个信号:我确实是好说话,这点我承认,我也乐意这样。但再好说话的人也有几分硬气,我心里有数,我也有我的原则和底线。你们做事前得好好想想,千万别碰我的底线,否则咱们就得拼个你死我活了。这就是守住底线的明智之举。得记住,一个能被手下随便越过底线的领导,是不可能镇得住那些手下的。
第三步,咱们得学会瞅瞅自己和对手的情况,然后想个法子对付他们。是不是他们那头儿太牛了,你搞不定?还是说他们特别齐心?又或者他们对你有啥不满?反正,得先把问题出在哪儿给弄明白。没弄清楚之前,千万别瞎得意。找到问题后,咱就对症下药。要是他们老大比我牛,那我就熬着,等你退休;要是他们想抱一块儿,那我就拉拢一部分,疏远一部分,给你们内部搞点小摩擦;要是对我个人有啥误会,那我就去把这误会解开。
第四步,关键是要瞅准时机,一下子把事情搞定。说实话,在这整个过程中,你作为一把手,实力一直都在涨,但对方呢,因为身份限制,实力肯定是往下掉的。这样一来,你的实力要是超过了对方,或者跟对方有一拼之力时,就得瞅准机会,赶紧动手。动手的时候,也别太狠,把人都得罪了,而是要拉拢一批能拉拢的人,一起去对付那些没法拉拢的,这就是借别人的力,来增强自己的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会因为把人都得罪光了,最后自己手下没人可用,又得从头开始。
说白了,要是咱处于下风,得先想办法壮大声势再行动。你看那些武侠片里的顶尖高手打架,是不是经常一言不发地对视老半天,急得观众直跳脚,他们却还不一定开打。他们难道是在那儿闲着没事干,故意摆酷?其实他们那是在营造气氛,积累力量。反过来,那些一不对劲儿,抄起家伙就往前冲的,多半都是跑龙套的。
说实话,我本来不太想跟大家细说这些规矩套路,因为我不想我的文章里净是些算计人的招数。可历史这玩意儿,有时候真的挺冷酷、挺压抑的。
因此,真心希望大家能多留意刘病已这位了不起的明君身上那些宽厚大度的优点,把那些权谋手段给忘掉。
2024配资-股票配资的公司行业门户-我要配资官网-配资炒股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